-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
- (德)斯蒂芬妮·斯蒂尔
- 1255字
- 2021-04-01 16:48:55
你喜欢独自充电,还是在人群中充电
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教育学界涌现出这样的观点: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好比一张“白纸”,人类的性格和成长过程仅仅与环境影响和家庭教育相关。但是,随着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发展,这种观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彻底推翻。现在人们知道,基因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是基因说了算。
内向型性格的人喜欢独自充电,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疲倦度比外向型性格的人要高,因此他们并不十分需要人际交往。如果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他们首先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找寻答案,然后再表达观点。
外向型性格的人能够边思考边表达观点,他们的表达往往让人大吃一惊,这可以说是好事也可以说是坏事。他们喜欢在人群中充电,不喜欢独自行动。他们比内向型性格的人需要更多的外界刺激,这样会让他们感到振奋,兴趣也会因此提升。内向型性格的人对刺激的接受程度更敏感,因此跟外向型性格的人相比,他们对刺激更容易感到疲倦。
由于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的人有着不同的交流需求,所以他们在工作风格上也不一样,这对他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会产生影响。总的来说,内向型性格的人会选择安静的工作,工作的跳跃性不会太强,这样他们可以长时间(数小时或者数天)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外向性格的人喜欢与外界交流。他们要么选择能够满足自己交流需求的工作,要么在努力工作之后,寻找虚拟或者真实的人际交流,以便能够及时充电。
如果一个人天生是外向的,那么在独处的时候,他很快会觉得孤单无聊,这跟他受到的教育无关,也与阴影小孩和阳光小孩无关。
另外,我们的敏感性和恐惧心理也是与生俱来的,这决定了我们的自我价值感知。有些孩子的脾气天生比其他小孩暴躁,有些孩子天生敏感,也有些孩子天生就大大咧咧,不敏感。不敏感的孩子也不容易受到伤害。研究表明,“未受伤小孩”的数量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十,艰难的童年岁月对他们基本没有造成伤害,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知也比较完整。
童年对孩子的影响程度与孩子以及父母的性格发展相关。心理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父母孩子吻合度。比如说,如果一个天生十分敏感的孩子遇上了不会设身处地思考的妈妈,这样的吻合度会让孩子受伤,而如果这样的妈妈配上厚脸皮的孩子,那么情况会好很多。类似的情况还有,如果孩子天生吵闹或者多动,那么父母就很难平和地去教育孩子,而文静的孩子,父母教育起来就相对简单多了。
天生多动的孩子很难调节自身过剩的能量,这会导致他们经常冲撞其他人。因此他经常会从别的孩子和老师那里收到这样的信息:你这样不对,你总是不礼貌,你是个坏孩子!这样一来,尽管他们的父母很有爱心,但他们中的大多数的自我价值感知都偏低。给孩子造成影响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其他人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同学、老师和祖父母。
童年受到的影响不仅与父母的教育相关,还依赖许多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但是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在家中溺爱孩子,这个孩子就容易受到周边人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照料无微不至,当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受到其他同学的讥笑时,他就不知道该如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