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效管理
  • 穆胜
  • 1537字
  • 2024-04-12 19:05:30

经营的双效逻辑

任何企业的经营管理都可以归结为三流:业务流、人才流、资金流。

做生意本质上就是基于业务流的推进,合理配置人才流和资金流。所有老板的生意逻辑都可以归结为两点——人效逻辑和财效逻辑,说白了,就是老板愿意用什么样的人力和财务投入去换取什么样的业务结果(见图1-1)。

图1-1 生意的三流两效

资料来源: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

在大多数企业里,老板并不会披露自己明确的双效逻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双效逻辑,而是人力和财务两大职能体系不够健全,没有探测到这类关键信息。试想,如果生意的本质就是如此,而两大职能体系(主要是人力)长期没有触及这类指标,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工作,那么,它们还能被称为推动生意的引擎吗?难怪,大量老板都将这类职能体系定义为“后勤”。

现实中,老板永远会给出含糊不清的说辞:“钱和人要投入得少,产出一定要多。”老板、人力、财务都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但任何一方都无法打破这个僵局,为企业带来新的变化。

公平地讲,要打破僵局更多的还是人力和财务两大职能体系的任务。它们应该帮助老板梳理清楚双效逻辑,并基于对业务的理解(将业务翻译为数字),按照双效逻辑来配置人财两类资源。现代企业基本都存在诸多业务条线,而在生命周期的每个时点上又都面临巨大经营压力,如何让每个组织模块在每个时点上协同作战,产出整体让老板满意、让生意充满活力的效能,的确是一道“巨型的难题”。当然,这也是人力和财务两大职能体系的价值所在。

好的企业能够实现业绩起飞,都要依赖一体两翼:“一体”是业务流,由CEO(首席执行官)、COO(首席运营官)、CMO(首席营销官)、CPO(首席产品官)、CGO(首席增长官)等引领,其中以CEO为主;“两翼”是资金流和人才流,由CFO(首席财务官)和CHO(首席人力资源官)引领。正是基于这个逻辑,我将CEO、CFO和CHO称为“C3铁三角”(见图1-2),认为这个三人组决定了生意的底色。

图1-2 决定生意底色的C3铁三角

资料来源: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

对C3的成员(以及他们背后的团队)来说,他们显然面临一个挑战——跨越专业。说到底,仅仅基于自己的专业认知来发挥专业价值,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他们必须从自己所在的一“角”,跨越到另外两个“角”上,才能够基于生意全貌来重新思考自己的专业,才能够真正推动生意,产生经营价值。

举例来说,CHO过去被认为是人力专家,仅需精通人力资源专业即可;现在,他必须同时精通业务和财务,因为他配置人才流的方式,必然受到业务流和资金流的约束。过去,HR们喜欢就人才队伍谈人才队伍;现在,他们必须先谈业务,再谈资金,最后才谈到人力。

再以CEO为例。过去的CEO,不少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销售(Top Sales)、大研发或大产品;现在的CEO,如果不谈组织和财务,那么你几乎可以肯定他“段位不够”。说白了,业务上你想做的事情多了,但人才流和资金流支持吗?

财务和人力这“两翼”,人力格外重要。在这个互联网与数字化时代,人是企业资源流转的中心,营收、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都是以人为中心在发生的。不同的人,应该配置不同的弹药(钱),让他们去打不同的仗(业务)。我们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研究结果[1]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研究显示,在互联网属性的企业里,人效每变动1个单位,财效会同向变动4.33个单位。考虑到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效的这种杠杆效应也很大程度上适用于泛行业。

当前如火如荼的数字化转型,本质上也是为了实现三流在线,基于算法迭代来让双效逻辑逼近最佳状态,从而推动经营管理。大多数企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时没有想明白,它们不会先明确自己的双效逻辑,尤其是人效逻辑,而是希望通过数字化工具的导入来“包治百病”。这样的方式只会形成隔靴搔痒的效果,并不是正途。反过来说,如果企业破解人效逻辑的密码,就等于打开了“数字化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