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自序
初版匡序
初版杨序
初版前言
一
二
三
四
第一章 儒家法思想与中国古代法文化
一、 “二十五史”《刑法志》的基调
二、 儒家法思想与中华法系
三、 儒家法思想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法心理
四、 结语:儒家法思想——中国古代法文化的主干
第二章 儒家法思想研究的方法论检讨
一、 人治与法治——一条虚构的儒法斗争主线
二、 “儒家自然法”——比附的产物
三、 成文法与公布成文法——儒家是反对派吗?
四、 罪刑法定与非法定——儒家的态度是什么?
五、 礼法关系——研究儒家法思想的一个前提与基点
第三章 儒家法思想的特质
一、 儒家法思想是伦理法思想
二、 儒家伦理法的基本精神
结语:儒家伦理法的内在结构
第四章 孔子的法思想
一、 孔子生平事迹及有关政治法律活动的一些辨析
二、 孔子法思想研究的问题讨论
三、 仁——孔子伦理法思想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本体
四、 孔子伦理法思想的基本原则
五、 孔子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六、 孔子伦理法思想的内在结构及其评价
第五章 孟子的法思想
一、 孟子生平——其法思想的时代背景与个性条件
二、 “舜窃父而逃”——从一则虚构的故事看孟子的法观念
三、 仁政学说——孟子法思想的母体
四、 仁政之法——孟子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五、 孟子法思想的特点与价值
第六章 荀子的法思想
一、 荀子和荀学
二、 性恶论与法
三、 “法后王”论与法
四、 王霸论与法
五、 礼法论
六、 德刑论
七、 富国论与法
八、 “治人”论
九、 荀子礼法思想的体系及其启示
第七章 儒家法思想的历史嬗变(一)
一、 从禁绝到“独尊”——儒家法思想 在秦汉之际的“之”字形发展
二、 辉煌与烂熟——作为古代社会主流法思想的儒家法思想的历程
三、 儒家型主流法思想的特点
第八章 儒家法思想的历史嬗变(二)
一、 《大学》和《中庸》——儒家伦理政治哲学的总结与儒家伦理法思想的深化
二、 神化与异化——董仲舒对儒家法思想的继承和重构
三、 “《春秋》决狱”——司法和立法的儒家化运动
四、《唐律疏议》——儒家立法之大成
五、 道统与法统——宋明理学的法思想
六、 用夏变夷——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对儒家法思想的皈依
七、 包拯和海瑞——儒家型的清官
八、 明清思潮——儒家批判主义法文化价值的新开展
九、 沈家本修律——一个儒家型文化人格的开明官僚对儒家化法律的终结
十、 孙中山——一个“真实的民主主义者”对儒家法思想的改造
尾章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儒家法思想、中华法系与当代社会
一、 反传统主义价值取向的反思——儒家法思想的“死”与“活”
二、 认真对待中华法系传统——从《万家诉讼》说起
三、 儒家仁学正义论及其法律正义价值——从家产制、容隐、实体正义说开去
四、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走出“律令体制”
五、 儒道治国:“礼法体制”下的“礼法之治”——从“成文法”、“人治说”到科举制及其他
六、 “礼典”与儒家的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法先王”、禅让和征诛
七、 “圣王”与“王圣”、立法者与执法者——“法先王”政治的缺憾与救济
八、 儒家法思想的双重功能——合法性论证与非法性批判
九、 民本思想:从“子民”到公民——儒家法思想的困境与出路
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礼法传统与法治中国
初版后记
二版附言
注释
更新时间:2020-08-19 1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