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佛性述评
“佛性”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演变
“佛性”在中国佛教中的发展
华严宗佛教哲学理论架构和范畴体系
一、华严宗哲学理论架构
二、华严宗哲学范畴体系
三、略评
佛教、佛法、佛学与佛教哲学
一、佛教、佛法和佛学
二、佛教哲学及其构成
三、佛教哲学的流派
略谈华严学与五台山
一、《华严经》与五台山
二、华严宗与五台山
三、华严信仰与五台山
四、余论
禅悟思维简论
一、无念、无相、无住
二、触类是道与即事而真
三、四料简、四宾主与四照用
四、曹洞五位与云门三句
五、机锋与棒喝
六、超佛越祖与呵祖骂佛
七、文字禅、看话禅与默照禅
八、略评
中国佛教哲学思维方式简论
一、中国佛教哲学思维方式的类型
二、中国佛教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
三、中国佛教哲学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印佛教思维方式之比较
一、印度佛教思维方式的演变
二、中国佛教思维方式的演变
三、中印佛教思维方式的异同
般若思维简论
一、般若
二、中道
三、二谛
四、八不
五、现观
中国佛教哲学思维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一、比附性思维
二、融会性思维
三、顿悟性思维
四、内向性思维
论佛教文化体系
一、佛教文化体系的结构
二、佛教文化体系的核心
三、佛教文化体系的内外联系
四、中国佛教文化体系变迁的根源
中国佛教文化漫说
《法华经》导读
一、梵文原本与汉文译本
二、创作背景
三、基本内容
四、重大影响
中国佛教人生理想论
一、印度佛教人生理想论的基本含义
二、涅槃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三、佛含义的转换与拓展
四、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访谈录)
禅宗和净土宗的流行
随缘生灭
出世与入世
“综合创新”
超越世俗的精神
《法华经》与一念三千说
一、一念三千说的内涵
二、一念三千说的意义
三、一念三千说的来源
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
一、前言
二、弥勒净土信仰的兴衰
三、弥陀净土思想的歧解
四、唯心净土观念的流传
五、人间净土理念的倡导
人生真相与生命意义的寻求
中国佛学的心论
心论是中国佛学的思想内核
禅宗心论的基本内涵
禅宗心论的精神实质
禅宗心论与绘画艺术创作
佛教哲学与世界伦理构想
佛教哲学的基本内涵
佛教伦理的哲学基础
佛教伦理的准则与规范
佛教伦理对构想世界伦理的启示
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
一、佛教伦理的重大调适——以孝道为例
二、佛教道德规范所蕴含的社会道德内涵
三、佛教伦理的现代意义
中国佛教的平等理念和当代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两大问题
二、佛教平等理念的含义与特质
三、平等理念对和平发展的启导作用
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
一、慈悲理念的哲学基础
二、慈悲理念的思想含义
三、慈悲理念的善行要点
四、慈悲理念的形象创造
五、慈悲理念的内在特质
六、慈悲理念的现代意义
佛教文化的内涵与建设
佛教伦理与“八荣八耻”
“缘”的理念与和谐社会
关于人间佛教的文化思考
一、人间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又一重大创新
二、人间佛教需要关照的一些问题
三、“文化佛教”是人间佛教建设的重要途径
佛教生态哲学与现代生态意识
小引
一、佛教缘起论与生态构成
二、佛教宇宙图式论与生态共同体
三、佛教因果报应论与生态循环
四、佛教普遍平等观与生态平衡
五、佛教环境伦理实践与生态建设
小结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访谈录)
佛教四缘说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四缘说的形成
二、四缘的释义
三、四缘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演讲录)
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矛盾
二、中国佛教哲学的基本理念
三、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佛教文化发展样式:传承与创新
问题的提出
佛教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佛教文化的发展样式之一:传承
佛教文化的发展样式之二:创新
传承与创新的良性互动
实现的关键
在《虚云和尚全集》首发式暨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中国佛学思想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论纲)——在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高峰论坛上的讲演
中国佛学思想的特质:重自力、重解脱、重入世
中国佛学思想的精华:缘起因果,求智修善,平等慈悲,中道圆融
全球化时代的三大矛盾
中国佛学思想精华的具体内容
中国佛学思想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
缘起与和谐
附:印度佛教人生理想论略说
一、涅槃学说
二、佛身论
三、净土说
更新时间:2020-06-09 13:22:00